我的podcast新節目「波羅研究室」已經正式上線
我的podcast新節目「波羅研究室」正式上線
我的這個程式設計部落格經營到現在也有一段時間了,而最近很流行podcast,製作上也比Youtube剪片要方便很多,在最近我就推出了一個podcast新節目叫做「波羅研究室」,我會在這個節目介紹一些電腦資訊的知識,目前會先講解電腦網路TCP/IP的知識,在節目中主要會是以講解觀念為主,如果想要從事網路管理和MIS工作的人可以來聽聽我的這個新節目,讓自己先有一個觀念,也比較好踏入這一行。希望大家會喜歡我的新節目,如果喜歡我的節目請幫我多多分享出去,謝謝。
波羅研究室podcast節目連結
波羅研究室 - Podcast on Firstory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1) 人氣( )
電子郵件的協定SMTP簡介
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E-mail,幾乎每個人都有使用E-mail,除了一些很少使用網路的人例外,有關於E-mail的協定有3種,分別是SMTP寄信協定和POP、IMAP收信協定,今天先來和大家談談SMTP。
SMTP(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) 中文是簡單郵件傳輸協定,用在寄E-mail的協定,簡單來說他的用處就是Sending Mail to People。早期的網路在傳送E-mail時並沒有統一的協定,這樣就很不方便,就好像出國旅遊時每個國家的插座都不同,所以後來就發展出大家都通用的一種協定,就是SMTP,如果有一天每個國家的插座都一樣的話那是不是出國旅就方便很多?所以說現在大家要寄送E-mail都統一使用SMTP就沒有問題了。當使用者要寄一封E-mail時,就會把這封信傳給SMTP伺服器,SMTP伺服器確認了以後就收下,然後把這封信放到了準備寄信的排程,這中間可能經過很多個SMTP伺服器,最後是透過POP或IMAP協定把信寄給收件人。SMTP其實就很像是現實生活中的郵差,把大家的信件送到收件人的手中。
SMTP的郵件是由三個部分所組成:信封(Envelope) 、標頭(Headers) 和主體(Body) 。
● 信封Envelope
信封就像我們平常寄傳統郵件,會在上面寫寄件人地址和收件人地址,在E-mail中也是一樣,信封的地方就是會有寄件人E-mail address和收件人E-mail address。
● 標頭Headers
標頭的意思比較類似註釋,他是指一封E-mail的格式,標頭會有好幾個欄位為這封信件做註釋,但不會每個欄位都必填,標頭會包含下面這些資訊。
To:收件人的 E-mail 位址。
From:發信人的 E-mail 位址。
Subject:信件主題。
Message-ID:此信件的訊息識別碼。
Date:此信件的發信日期。
Received:收到此信件時,郵件伺服器的回覆訊息。
X-Priority:信件的緊急程度『X』,有標註的表示這是重要信件請對方優先處理,可以想成像是傳統郵件的掛號信。
●主體Body
主體就是信件內容,就相當於傳統郵件的信紙,E-mail要傳送的內容就會寫在這裡,其中以『<CR><LF>』表示每行的結束,又以『. <CR><LF>』表示文件的結尾。
以上是SMTP的簡單介紹,下次會跟大家介紹POP和IMAP收信協定,想要更了解SMTP的人也可以看看下面的這個影片。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0) 人氣( )
DNS伺服器簡介
上次我和大家介紹了DNS,這次來跟大家介紹DNS伺服器的運作,有關於DNS的介紹請看我這篇文章:
網域名稱系統DNS簡介
網路上DNS這麼多,要怎麼知道這些DNS所對應的IP是多少呢?在網址輸入DNS以後,這時就會去問DNS伺服器,假設你是想要進facebook網站,那麼DNS伺服器就會去查詢這個facebook.com網址的電腦IP是多少,然後就DNS就找到了對應的電腦IP,就順利連到facebook網頁了。
DNS伺服器有很多台,這些DNS伺服器之間會互通有無,這樣子才能很快就知道某個DNS的IP,而上次介紹過DNS是階層式的架構,不同的階層會有不同的機器來解析這網域,在一開始先去解析最上層的網域,像是tw、jp、hk,然後再去解析下一層的網域,也許是com、edu,這樣子一層一層去解析,最後把完整的DNS查出來IP是多少。
在Windows中設定DNS伺服器如下圖會有2個,就是在設定網卡IP的地方設定,第一個是主要DNS伺服器,第二個是次要DNS伺服器,二個都是DNS伺服器,有甚麼不同呢?
圖片來源:重灌狂人
主要DNS伺服器是提供電腦資料的正本,由DNS查詢到IP以後會把資料寫到這台伺服器的資料庫,未來如果資料有變更,也是把資料寫入到主要DNS伺服器,如果只有主要DNS伺服器做DNS的查詢服務工作可能太吃重了,所以就需要有次要DNS伺服器,次要DNS伺服器會定期向另外一台DNS伺服器要資料,會有一個週期去更新資料,取得的這些資料會是唯讀屬性,如果有需要修改的話會直接在主要DNS伺服器修改,再把資料傳到次要DNS伺服器,另外還有Cache伺服器,DNS伺服器在查到了以後,會把查到的IP資料放在Cache伺服器裡面,方便下次又有人查到時就可以很快速地回應IP是多少。一個區域可以沒有次要DNS伺服器,也可以有多個DNS伺服器,但是只能有唯一的一台主要DNS伺服器。
常用的DNS伺服器有Google所提供的DNS伺服器IP位址,主要DNS伺服器和次要DNS伺服器分別是超好記的「8.8.8.8」與「8.8.4.4」,如下圖,這裡可以手動輸入,當然也可以選擇使用自動,就不必輸入DNS伺服器的IP了。
圖片來源:重灌狂人
以上簡單和大家介紹DNS伺服器,想要更清楚瞭解的人可以看看下面的影片,對於觀念可以更加瞭解。
VIDEO
DNS伺服器介紹(資料來源:PowerCert Animated Videos)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2) 人氣( )
網路上封包傳遞三大模式-Unicast、Broadcast、Multicast
之前我有跟大家介紹過了,在網路世界中資料傳輸是用封包交換方式傳遞 的,今天來跟大家簡單說明一下封包傳遞的三種模式。
Unicast(單點傳播) -一對一的傳遞模式,這是最一般的方式就像郵差送信給指定的人,有時稱之為One-to-One的通訊方式。
Broadcast(廣播) -一對多的傳遞模式,就像在社區內用廣播器廣播,封包在區域網路內所有的人都會收到,但是在主機收到封包後會確認這個封包是不是他的,如果不是他的就不理他,如果是他的才會收下。此種模式封包的傳遞會在Router擋下,而不會傳到別的區域網路,被稱之為One-to-One的通訊方式。
Multicast(群播) -一對多的傳遞模式,但是和Broadcast不同的是封包只會傳給指定的人,而不是所有的人皆傳送封包,網路視訊的最佳解決方案,來源端只會發送一份資料,頻寬並不會因為接收的人增加而增加,此種模式封包會傳給特定的多個人,封包是可以過路由器傳到外面的,而不像Broadcast只會在區域網路內傳播。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1) 人氣( )
上班要把自己當職業選手,不要公務員心態
畢業後我也工作好幾年了,累積了不少工作經驗,我曾經有認識一家公司的主管,他講過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,他說:「來上班要把自己當職業選手,不要公務員心態。」
這個主管說要多去想可以多做一點甚麼東西,怎樣可以做得更好,而不是來上班就是時間到了準時下班,上班時可以氣氛輕鬆,但是做事情要認真。
其實每個人他想要的東西不同,也許有些人上班就知希望安安穩穩,準時下班,那你就去找這樣的工作,只是現在這種工作我想應該是愈來愈難找了,別的工作也許找的到,但我知道程式設計的工作大部分都要加班,不太可能可以一直都準時下班,如果是做程式設計師的話真的就是工作態度要認真,要多去想怎樣可以做得更好。我想不只是程式設計師的工作,很多工作都應該要自己多思考怎樣可以做得更好,當然有些工作可以不需要想這些,如果你是做操作員的工作,每天就是做很簡單的操作,也不需要動腦,就不需要去思考怎樣可以做得更好,但如果你做的是比較有挑戰性的工作,真的要多多思考這個問題。
來公司上班,剛開始人家或許看你的學歷和經歷,但是時間久了以後,人家看你工作態度是否積極?看你做出來成果如何?愈願意為公司想的人愈有機會往上爬,愈是想要準時下班的人公司愈不想要用你,一個人工作的態度很重要,比學歷和經歷都要來的重要,所以來上班真的要多去思考怎樣把工作做好,這樣的人才會成功。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2) 人氣( )
想要學TCP/IP嗎?推薦一本有用的TCP/IP電腦書
最近幾個月我在讀TCP/IP,我有讀施威銘寫的那本Internet TCP/IP協定觀念與實作 第二版 ,那本也是寫得很好的一本電腦書,只是那本書2004年出版實在是太舊了,現在市面上也買不到了,這邊我推薦大家另外一本書,裡面對於TCP/IP的介紹也很詳細。
書名:圖解 TCP/IP 網路通訊協定 (涵蓋IPv6)(2021修訂版)
作者:井上直也,村山公保,竹下隆史,荒井透,苅田幸雄 著 吳嘉芳 譯
出版商:碁峰資訊
出版日期:2021-02-18
定價:$620
頁數:392
在圖解 TCP/IP 網路通訊協定 這本書中,由淺入深的講解了TCP/IP技術,並且也有很多圖片來幫大家釐清觀念,作者善於舉例讓大家可以了解觀念,是一本很棒的書。對於想要做網管相關工作的人來說TCP/IP是很重要的知識,這本好書內容淺顯易懂,推薦給大家。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2) 人氣( )
學習Linux和網路管理的最佳網站-鳥哥的Linux私房菜
鳥哥的Linux私房菜網站內容超級豐富(圖片來源:鳥哥的Linux私房菜)
網站名稱:鳥哥的Linux私房菜
網址:https://linux.vbird.org/
對一個想要做MIS的人來說,如果問我想要學習MIS的相關技術應該要看哪個網站,我會非常推薦鳥哥的Linux私房菜 。
很多人過去也曾經有看過鳥哥的Linux私房菜這個網站,這個網站內容真的很豐富,不只是只有教Linux而已,也教很多網路技術,所以像是程式設計師可能在Google輸入某些關鍵字時都會找到這個網站,我過去就是Google關鍵字來看過這個網站很幾次,鳥哥真的是講解都滿仔細的,他會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幫大家了解很多觀念。而且鳥哥他還有開設討論區,有電腦相關的問題都可以在討論區上發問,就會有人來幫你解答。
對於MIS來講,如果你想要發展的方向偏向網路管理,去鳥哥的舊站裡面有很多電腦網路的相關知識可以看,非常有用,舊站連結如下:
舊站連結:http://linux.vbird.org/
然後在左邊網站導覽>>Linux架站文件 這個目錄底下,你可以看到很多有用電腦網路知識。
舊站的內容滿舊的,差不多10年前,但我認為還是滿有用的。鳥哥他後來還有網站伺服器建置與管理 的新站,在這個網站裡面有講解一些電腦網路技術,連結如下:
網站伺服器建置與管理 連結:http://dic.vbird.tw/linux_server/
在這個頁面也可以看到很多很有用的電腦網路技術,整個看完並且看懂,對於電腦網路就已經具備了基礎的知識,裡面有一些Linux指令可以跳過,MIS的工作不一定會需要會Linux,當然學會Linux也是一個方向,還是有很多工作有需要會用Linux架站,就看未來的工作需求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看。
鳥哥的Linux私房菜 是一個很棒的網站,推薦給大家。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0) 人氣( )
網域名稱系統DNS簡介
在網路的世界中,要區別不同的電腦是用IP來區分,可是其實很不方便,對電腦而言很快就可以辨認出來,可是對人而言,我上不同的網站要去記沒有意義的一串數字,這樣子哪記得住呢?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就發展出網域名稱系統Domain Name System,縮寫為DNS。
假設現在我要上facebook,我想沒有人會去輸入IP,都是在網址輸入facebook.com就找到這個網站了,這其實是對應到facebook.com的IP位址,IP位址是四組0~255的數字很不好記,像是200.105.1.1這種數字,一般來講沒有人上網會輸入IP連結網頁,因為對人而言這是一串沒有意義又很難記的數字,我們在網址輸入的facebook.com就是DNS。如果對於IP還不熟悉的人,我前面的文章有介紹過,可以參考下面這篇文章:
電腦IP是怎麼設置的
在區分DNS時,所使用的方式是階層式的,會有分主機名稱hostname和網域名稱domain name,好比說有一個人叫小黑,我講說我認識小黑,但是叫小黑的人很多,我這樣講人家可能不知道我是在講哪一個小黑,我講資工系小黑,這樣子就比較清楚一點了,我講台灣大學資工系小黑,人家當然就更清楚我是在講誰了,如果像這樣的階層架構寫成網址,就會像是「小黑.資工系.台灣大學」這樣子,我們上網時輸入網址就會是像這樣的架構,這裡的小黑就是主機名稱,資工系.台灣大學就是網域名稱。所以上面所舉的facebook.com的例子,facebook就是主機名稱,com就是網域名稱,網域名稱最上層從不同的國家做區分,像是tw、jp、hk分別代表台灣、日本、香港,然後再往下做區分com、edu代表商業網和教育網,不同階層有各種不同的網域名稱,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。使用DNS這樣的方式,現在我們上網時就在網址輸入一段有意義的文字就變方便很多。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0) 人氣( )
目前電腦IP仍以IPv4為止,以後將晉升為使用IPv6(圖片來源:iStock photo)
電腦IP是怎麼設置的
IP是Internet Protocol的縮寫,IP就像是一台電腦的地址,電腦上網時就需要有一個IP,這樣子網路連線的時候才能夠做資料傳輸,就像寄信時會把地址寫在信封上,這樣才知道這封信要寄到哪裡。
IP的組成是由一長串32個0和1的數字所組成的,例如:11010001101000010101111110101010這樣的數字,這樣的數字就占用了32個位元bits。
像這樣的數字看起來其實非常的雜亂無章,當然電腦很聰明可以很清楚的分辨,但是如果要人用眼睛來做分辨就很困難,所以會把IP轉成10進位,並且1bytes=8bit,所以IP有32位元就會變成4bytes,每個byte就是一個0~255的數字,因此4bytes就有4組0~255數字,就像變成我們常見的IP位址220.10.25.2像這樣的數字,這種形式的IP是現在大家在使用的IPv4,目前一般在講電腦IP都是在講IPv4。
IP的設置有固定IP和浮動IP,如果是固定IP就是自己手動設定IP,這個IP就不會變動,除非你又自己去更改設定,通常是公司需要架網站會使用固定IP,這樣子IP不會變人家才比較好連線到這台電腦,但因為IP固定容易被駭客攻擊,所以需要設置防火牆。而浮動IP是很多人在家使用電腦所用的IP取得方式,是用動態主機設定協定DHCP(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)來自動取得IP,會由一個主機來提供給電腦IP的服務,這台自動分配IP的電腦稱做server,就可以想像成一個管理者要去管理下面很多台電腦,他下面使用這個服務的電腦稱做client,像這樣的架構就稱做server-client,浮動IP因為不固定,所以比較不容易遭受駭客攻擊,但是如果電腦要做網頁伺服器時就不適合使用浮動IP,因為這樣子IP會變來變去,過一段時間IP換了別人可能就連不到你的電腦了。
DHCP是怎麼分配IP的呢?今天如果有一台電腦,他的IP設置用自動取得,那這台電腦開機的時候網路卡就會廣播,這個廣播動作就好像他大喊我要IP,像這樣大喊時大家聽到了也沒辦法處理,就都不理他,但是提供IP服務的server收到了,就給了一個IP給他,而這過程需要一個協定才能順利給他一個IP,這就是IP協定。
現在其實電腦愈來愈多,原本的IPv4可以提供42億多個IP感覺應該很夠用,現在卻發現不夠用了,所以現在發展出新的IP技術叫IPv6,能夠提供的IP數量會遠超過IPv6,使用IPv6就不會有IP不夠的問題存在了。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1) 人氣( )
網路世界無遠弗屆,你了解不同裝置的功能是做甚麼嗎?(圖片來源:iStock Photo)
[網路小知識]網路設備Hub、Switch和Router的差異
大家在使用網路時最常見到的幾個設備就是router 、switch 和hub ,但你知道這3個差別在哪裡嗎?
首先來跟大家說一下switch和hub的差異。
很多人應該都有看過switch和hub,可能也會用switch和hub,會知道作用就是把一條網路線分成多個線路,但是到底這2種裝置運作的原理是甚麼就不知道了,如果問到這2個有甚麼差別,當然最簡單的回答就是外觀上不同,switch比較大台,hub比較小台,這樣回答其實就知道根本就沒有了解這2個的差異,外觀上當然2個大小有差別是很明顯的,但實際上這2個裝置的運作大有不同。
hub中文翻譯為集線器,使用hub比較單純,hub是資料收到了以後,我底下所有的線路我都把資料給送出去,資料送出去了以後再看對方要不要接收這個資料,這是hub的運作原理。
switch中文翻譯為交換器,使用switch就比較複雜了,資料收到了以後,switch會去查Mac address,也就是一張網路卡獨一無二的識別碼,會把資料送到指定的主機,就不會每台主機都送,然後那一台主機把資料收進來,這是switch的運作原理。
在網路的世界中,資料是採用封包交換的方式來傳輸的,簡單的說就是把資料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這樣子送出去,送出去了以後就看有誰來認領這個封包,這個封包才會被收起來。使用hub時,不管是誰,我所有的人都把封包傳送過去,我也不指定封包要送給哪個人,這樣當電腦很少的時候,使用hub是會比switch快的,使用switch時,我會去查Mac address,要判斷這個封包要送給哪個人,封包只會走一條線路出去,就只會送個一個人,當電腦很多的時候,使用switch就會比較快。所以如果是一般的家庭因為電腦很少,也許一個家庭也才2~3台電腦,這個時候就選擇使用hub比較快,如果是公司行號或是學校,因為電腦很多,這時候就要選擇使用switch。
再來跟大家介紹一下甚麼是router。
Router的中文翻譯是路由器,可以想像成這是把資料收進來的一個出入口,Router會有一個孔是對外連線的,其他還有好幾個孔,用來規劃不同的區域網路,在同一個區域網路的電腦會有相似的IP,例如:192.168.1.1~192.168.1.10,你會發現前3個是相同的數字,最後一個是不同的數字。
同一個區域網路可以想像成同一個社區或是班級,今天我有一個資料在區域網路中廣播,這個資料只在同一個區域網路的人收到而已,資料送到router的時候會被擋下,不會再送出去。可以想像一下,今天班上有事情要宣布,這件事情我只會對班上的同學講,不會讓別班的人都聽到我在宣布甚麼內容,這就是區域網路的概念。
router的一個重要工作是routing,中文翻譯為繞送,是把資料送到其他的網路區域,要知道這個資料要往哪裡傳送就要有一個routing table來獲得各台主機的IP資訊,資料就這樣子傳送出去了,資料要從區域網路中傳出去到外面,這時就要透過router來判斷這個資料要送往哪裡。
在網路的世界中,封包交換時switch是查封包的Mac address,router是查封包的IP,封包丟到router以後,router確認這個封包是他的以後就把這個封包送到下面的區域網路,然後hub或是switch再把封包送到主機,這就是網路傳送資料的簡單概念。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3) 人氣( )
網路世界中資料怎麼傳送?淺談TCP/IP協定
再來跟大家談談甚麼是TCP/IP ,這是ARPANET在1983年採用的技術,取代了原本的NCP(Network Control Program)協定,上次已經講解了ARPANET,想要了解ARPANET的人可以看下面這篇文章:
淺談Arpanet所使用的封包交換技術
TCP 全文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,翻譯為傳輸控制協定,就好像一個傳送一個信件內容的協定。上次提到了,網路傳輸資料會把資料分隔成好一個封包,然後這個封包會註明是第幾個封包,並且這個封包還要有檢查碼,對方收到的要檢查,傳輸封包的協定就是TCP。
IP 全文是Internet Protocol ,翻譯為網際網路協定,就好像要傳送一封信件的地址的協定。在網路的世界中,每台電腦會有一個IP,這樣子才能知道我要把資料傳給誰。
在網際網路的世界中,如果今天我要傳一個資料 採用的技術就是TCP/IP的協定,假設我要從我的公司傳送到中央研究院物理所,資料就會由Router路由器轉換成封包傳送出去,其實每個封包會變成像一個個瓶中信到處傳,一個封包傳出去以後到哪邊都不收,這個資料就會一直存在,一直到有人收到了,或是超過了這個封包限定的時間,這個時間稱做TTL(Time to Live),那麼這個封包才會消失。公司這裡一個封包傳出去以後,會一直到某個Router的gateway發現這個封包是他的,他再傳出去,gateway的概念就是告訴你這個資料的目的是在哪一個出入口,或是可以想成在很多棟大樓裡面這個資料是要送到哪一個大樓,也可以想成有一個貨物他要從第幾號閘門出去,資料就從這個門傳出去了,出去以後也是到處傳,然後中央研究院的某個Router的gateway發現這個封包干他的事,他才收進來往裡面傳,然後再這樣一層一層最後傳到中研院物理所,然後這個資料就消失了,這就是TCP/IP的技術。這是早期的TCP/IP協定,現在有更新的技術比較聰明,之後我會再介紹。
TCP/IP總共會分成四層應用層 、 主機傳輸層 、網際層 、網路存取層 ,TCP協定會在主機傳輸層,IP協定會在網際層,而這四層更詳細的介紹我後面會在做比較詳細的解說。
電腦網路簡單來講就是這樣運作的,下篇文章我會來跟大家更進一步介紹電腦IP。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1) 人氣( )
書名:MIS一定要懂的82個網路技術知識
作者: 福永勇二
譯者: 黃瑋婷
出版社:旗標
出版日期:2018/02/14
語言:繁體中文
定價:360元
這本書是我最近正在讀的一本書,裡面介紹了很多基本的網路技術知識,是一本滿入門的書,適合給初學者看,這本書的內容很淺,如果想要從事MIS這方面的工作可以先從這一本開始看,這樣子的話至少基本的網路知識都有了。這本書並沒有很深入介紹網路知識,建議可以一邊讀這本書的內容,在一邊上網查書中所提到的一些關鍵字,就可以對網路技術有更進一步的了解,而對於已經從事MIS多年的人來說,就不建議讀這本書,可以找更難的書來看。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1) 人氣( )
過去工作曾經有在教育訓練中玩過拼圖闖關遊戲的經驗(圖片來源:美麗佳人)
公司的最後一塊拼圖
我過去的工作經驗很多,有一家公司進去後有新人教育訓練,新人教育訓練有很多人參加,會放一些公司的形象影片,會問問題,知道的人舉手可以拿獎品,獎品大部分就是一些零食和小禮品。
教育訓練會分組,一組8人或9人,然後有一個闖關活動是每一組的人要把自己那一組的拼圖給拼起來,給我們的是大塊的拼圖,大家拚到最後就會發現少掉一塊拼圖,最後一塊拼圖是拼不進去,要去其他組把自己的那一塊拼圖給找出來拚上才完成,最後大家都完成了。
教育訓練都會開放讓大家講感言,有一個人講得很好,講到讓人覺得根本就是公司的暗樁,他說:「剛才拼圖遊戲最後缺少那最後一塊,每個人都是公司的最後一塊拼圖 。」
在工作中,每個人都很重要,一件事情要能夠完成,要靠大家一起合作,大家都能夠團結為公司打拚,這樣公司才會有希望,如果大家都只是公務員的心態在工作,那公司大概也沒甚麼前途了。有時候就差那一步就可以成功,就好像在玩拼圖時少了那最後一塊,最後一塊拼圖拼上去以後就完成了,在公司裡面每個人都很重要,不要輕忽自己,要好好的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能力,因為「每個人都是公司的最後一塊拼圖 」。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1) 人氣( )
淺談Arpanet所使用的封包交換技術
現代人的生活幾乎都已經離不開網路,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和Internet息息相關,而大家可能不知道,早在Internet之前美國已經有使用網路技術了,運用網路技術可以讓不同的電腦做連線,而且這個時間其實非常的早,那就是在1969年的Arpanet 。
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署(ARPA)所發展出來的技術,相當於現在的區域網路,最剛開始只有美國西岸的四個節點而已,後來慢慢擴大,愈來愈多大學加入了Arpanet,而Arpanet傳輸資料是採用了封包交換Package Switch 的技術,把資料分割成封包Package來傳輸,然後封包傳送到指定的電腦,這個技術就一直沿用到現在Internet網際網路。
首先來談談甚麼是封包?
今天如果我有2個人要互相通訊,2個人共用一條線路打電話沒有問題,但是如果今天要多一個人進來講話的話,那麼這一條線路已經被占用住了,是不是就沒辦法加入了呢?在過去是不行的,但是現在用封包的技術就可以3人一起講電話。
假設今天有三台電腦連線,要開聊天室聊天,A、B、C三個人都同時打訊息,電腦都可以很順暢的把訊息顯示在聊天室而不會有佔線的問題發生,這是因為採用了封包交換的技術,一段文字可能就被切成了好幾個部分,假設今天有一段文字是「放假要不要一起去唱歌?」,分割成封包就變成「放假要不」、「要一起去」、「唱歌?」,這樣子分割成3塊,然後再把這3塊傳送給另外2個人,當線路被佔住的時候會先等一段時間再傳送,發現現在線路沒有人再使用了,就把封包給傳過去,每個人傳送封包時因為資料很小,所以都只有佔用線路一小段時間,這條線路就不會被完全佔用住,那如果聊天室要再加更多人進來,運用封包的這種技術也還是可以再容納進來,這就是我們現在網路傳輸所運用的技術。
所以運用封包交換的技術,現在要使用Skype和Line這種通訊軟體,想要多方通話就已經不是問題了。
使用封包交換的技術傳輸資料時,A要傳送到B這中間的過程有可能會經過很多個節點,整個網路結構是網狀的,傳輸時會依照網路的狀況來選擇適當的路徑傳送封包,因為選擇不同路徑,所以今天有1、2、3這三個封包,到達的時候有可能順序變成3、1、2,先傳送的封包有可能後收到,然後到達了以後會再排序變成正確的順序1、2、3,這樣子就會收到正確順序的資料了。
在Internet的世界中,要把封包送到我想要送達的電腦中,這就要靠TCP/IP的技術了,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,下次再來跟大家談談甚麼是TCP/IP。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2) 人氣( )
磁片載入硬碟有夠慢,光碟機問世後瞬間完成
光碟真的是電腦發展歷程的一個重大轉變(圖片來源:iStock Photo)
上次跟大家說到我用電腦那麼多年了,所遇到第一個重大的轉變就是載入硬碟 ,而我遇到的第二個重大轉變我想應該就是光碟機 。
我以前有用過大張1.2M的磁片,早期的遊戲都是存在磁片裡面,本來還可以直接用磁片玩,後來漸漸的遊戲都一定要載入硬碟,然後要載入硬碟的時候要一直換磁片,那個過程真的是有夠辛苦,有的遊戲買了可能就5張大張的磁片甚至是更多張,載入硬碟就是要一直換磁片,一個遊戲載入硬碟好可能都一小時了 。
自從光碟機出來以後,情況就不一樣了,要把遊戲載入硬碟,就把光碟放進光碟機裡面,就照著操作指示按下一步,然後可能只花10分鐘的時間一個電腦遊戲就裝好了,跟使用磁片比較起來真的是瞬間完成載入硬碟。回想起來,那個還在使用磁碟片載入硬碟的時代真的是有夠辛苦。
當然現在時代跟以前不同了,現在的電腦根本就沒有軟碟機,印象中好像是差不多Windows XP出來以後軟碟機就漸漸淘汰了,大家都改用USB隨身碟,甚至現在有的電腦還沒有光碟機,因為要安裝軟體可以直接用隨身碟裝,也不需要光碟機,時代進步真的是讓人感嘆,以前一些很貴的電腦裝置過10年以後可能已經不值錢,甚是根本就被淘汰掉了。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0) 人氣( )
NAT網路位址轉換簡介
NAT是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的縮寫,中文翻譯為網路位址轉換,是把一個區域裡面的網路共用一個對外的IP位址,但是內部使用的IP設定都不一樣,這樣做是避免現在IPv4不夠使用所採用的方法。
簡單來說,今天一家公司有5台電腦,如果不使用NAT這種技術,那每一台電腦都要一個IP,例如200.188.10.1,200.188.10.2這樣以此類推,這樣子就用掉了5個IP位址了,NAT的技術讓這5台電腦連到同一台Router,在經過Router時有一個共同的對外IP,例如:201.123.5.5,然後這五台電腦在公司內部採用5個不同的IP,也許是10.0.0.1~10.0.0.5這5個IP,但是對外部會是同一個IP,當人家在記錄IP時會是相同的,5台電腦如果在同一個網站留言,所記錄的IP位址就會是相同的。
由於IPv4已經用很久了,他的總數大約可以提供43億個IP,而現在電腦愈來愈多,所以IP會不夠用,而且有一些IP又有特定作用無法使用,可以用的IP數量就更少了,而現在正在發展新的技術叫做IPv6,提供了更多的IP位址,到那時候每台電腦都可以有一個IP,也就不需要使用NAT了。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1) 人氣( )
現在的人幾乎家家戶戶都已經有網路了,網路已成為生活必需品(圖片來源:iStock Photo)
一張圖片都要跑很久才出來!那些年的撥接網路
網際網路從1995年發展至今,已經有二十幾年的歷史了,還記得剛開始使用的是撥接網路,以前網路很慢,而且也沒有很多東西可以看,現在當然不一樣了,現在網路已經快到影片可以直接線上看,也不用下載了。
我剛開始用網路是在國小五年級的時候,撥接上網,速度只有28.8K而已,那時候的網路真是慢,以前網頁真的都是字,不會有那麼多圖片,不會像現在網路上看相簿一點開就是幾十張照片,很快就跑完了,以前的話相簿是一張相片一張相片這樣慢慢看,然後一張圖片都還要讀取很久才跑出來,然後畫質還很差。網路這麼慢,開個網頁都要很久,你幾乎是看不到影片,連一張照片都要跑很久才出來了,那怎麼還會有影片呢?就算有那也是畫質很差的短影片。
時代已經不同了,後來有寬頻,網路快很多,而且現在網路愈來愈快了,要看個電影也不必下載,直接線上看就可以,以前網路慢都還要下載下來看,而且現在還可以開直播,這必須要網路很快才可以,以前那種網路速度是不可能開直播的,開個直播一直停頓。回想起來以前只要家裡面能上網就已經很幸福了,那時候並不是每個人家裡都有網路,甚至電腦也不是那麼普及,現在當然幾乎是每個人家裡面都有電腦和網路,實在是不能跟以前相比。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3) 人氣( )
現在是一個資訊時代,現代人的生活真的是離不開電腦和網路,但可能還是有很多人對於電腦一竅不通,軟硬體也不分,甚麼都不懂,現在其實網路也很方便,多多上網看一些文章就可以增加自己的電腦知識。
推薦大家一個很棒的電腦部落格叫歐飛先生,格主就是電腦維修業的老闆,2004年開業至今,2015年開始經營部落格,在他的部落格裡面介紹了電腦硬體,教你電腦硬體要如何選購,遇到電腦有問題時怎樣維修,要如何解決電腦速度太慢的問題等等,看了這個部落格可以讓你電腦功力大增,我把部落格和他的粉絲團連結放在下面,推薦給大家。
歐飛先生
歐飛先生官方粉絲團
得獎紀錄:
痞客邦2019社群金點賞 年度最佳互動力獎
痞客邦2018社群金點賞 數位科技星球推薦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1) 人氣( )
電腦跑太慢想更換時要注意甚麼來提升電腦速度
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電腦,擁有一台適合自己的電腦非常重要(圖片來源:iStock)
現代人的生活經常會使用電腦,現在的人類食衣住行育樂都會用到電腦,我們和電腦的關係已經密不可分。
所以說有一台適合自己的電腦就很重要,而且現在有多少人的工作和學習都會需要用到電腦,所以就要多了解一些和電腦相關的知識。今天就來告訴大家提升電腦速度,在電腦硬體選擇上要注意甚麼?
首先最重要的就是CPU ,一台電腦的運算速度就是由CPU來決定的,我之前的文章就介紹過了,CPU是電腦的心臟,好的CPU就可以讓一台電腦有很快的速度,選擇好的CPU是很重要的事,有關於CPU的介紹可以看我下面這篇文章:
一台電腦的心臟-CPU中央處理器
再來是記憶體大小 ,記憶體愈大,電腦就可以同時處理愈多事情,這樣子速度也就會愈快,記憶體大小也是會讓電腦速度加快的重要因素,現在記憶體在市面上有DDR4和DDR3,主流是DDR4,DDR4記憶體比DDR3快,但是要注意主機板支援哪一種,舊一點的主機板有可能是用DDR3,要注意。
接下來就是硬碟了,現在的硬碟大致上分HDD機械硬碟 和SSD固態硬碟,HDD的速度比較慢,但是價格相對便宜,SSD的速度很快,但是價格相對也比較貴,而現在SSD的價格一直在降低,如果想要提升電腦速度,可以買一顆容量小一點SSD再搭配一顆HDD,電腦開機速度你會發現裝上SSD以後真的快很多。如果想省錢又想要電腦快,還有一種混合式硬碟機SSHD,就是SSD硬碟+HHD硬碟,這顆硬碟只有部分的磁區用SSD,大部分磁區還是使用HHD,速度雖然比不上SSD,但是比HDD要來的快,價錢就是介於SSD和HDD中間。SSD本來只有SATA介面,後來又出了新的介面,有M2還有PCIe介面,PCIe的SSD硬碟速度最快,但現在價格都還很昂貴,所以不建議一般人購買,M2的速度會比SSD速度快,不過要注意舊主機板還沒有M2 SSD的插槽,這是後來才有的介面,所以如果要加裝M2 SSD硬碟,要注意一下電腦主機板有沒有M2插槽,使用SSD確實可以讓電腦速度明顯變快,但是要注意要把作業系統裝在SSD才有用,不然使用SSD也無法讓你電腦變快。
當然大家都希望電腦速度快,但是對於只要用電腦上網和看影片的人來講,不需要買太好的電腦,CPU使用Intel I3就已經夠了,記憶體因為現在已經出DDR4了,過去DDR3要8G才足夠,而現在DDR4記憶體很快,所以只要裝4G就很夠用了,至於硬碟最好裝2顆以上,一顆SSD另外一顆HDD,把作業系統安裝在SSD,你會發現使用SSD開機速度真的很快,但是因為價錢的關係,只裝SSD可能容量不夠,要買大一點的SSD太貴了,像我的桌機就只有買到容量512GB的SATA SSD,另外再買HDD裝資料,相同容量的SSD和HDD價錢差很多,所以最好是買2顆比較有空間可以裝資料。這是文書機需要的硬體規格,如果你是有需要打電動或是有繪圖需求,CPU可以用Intel I5,記憶體用DDR4 8G,那也相當夠用了,真的有需要使用Intel I7 CPU那是電競玩家才有這個需求,不然一般人通常都不需要買到那麼高等級的電腦。根據自己的需要,買適合自己等級的電腦就好了,不需要花大錢買很大的電腦結果只是拿來上網和看影片,那真的是不划算,這些都是看個人需求,因人而異。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1) 人氣( )
自己組裝一台電腦軟體的問題比硬體問題更困難
現代人的生活真的離不開電腦,也有人會想要自己買電腦零件組裝一台電腦,而現在其實如果你是買新電腦,把你要的零件選一選以後也不用自己組裝了,店家會幫你裝好,除非你是買二手零件這樣子湊一湊裝成一台電腦,不然不需要從頭開始組裝電腦。
我以前在讀專科的時期就已經有自己組裝電腦的經驗了,那時候就是去買零件然後組裝成一台電腦,後來就沒有自己從頭開始組裝一台電腦的經驗了,家裡就直接買一台已經裝好的新電腦,而且後來我自己花錢買桌機,店家就直接幫我把電腦裝好,然後送到家裡只加運費100元。而我從五專開始電腦就問題就可以自己處理,當然還是有遇到無法自己解決的問題,我就問我同學就可以解決,五專就是讀電子科,所以一定有同學有辦法解決,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經驗,很多問題都有遇過,但是如果問我電腦問題是硬體比較難還是軟體比較難,我一定回答是軟體。
其實懂電腦的人都會知道,如果要自己組裝一台電腦,硬體部分相對於軟體部分是很簡單的,前面組裝那些硬體零件其實很快就裝好了,是後面的軟體安裝比較複雜,而且我有經歷過Win98的時代,那時候安裝驅動程式真的是很花時間,即使後來到了Win2000的時代也一樣要花很多時間安裝驅動程式,現在都不需要了,而且現在變成甚麼東西都內建,跟以前的時代真的是無法相比。
硬體問題在我後來其實都已經變得很容易解決,電源供應器壞就換電源供應器,硬碟壞就換硬碟,非常簡單,大概聽開機的時候喇叭叫幾聲就可以知道問題,至少可以去查主機板說明書,如果連喇叭都沒有叫,那有可能出問題的就是電源供應器,CPU或是主機板。軟體問題有可能遇到各種狀況,過去安裝驅動程式是其中一個問題,有可能電腦裝好以後因為驅動程式的關係有些裝置無法使用,現在大部分硬體裝置都不用裝驅動程式了,各種不同軟體的安裝過程都有可能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,可能會有不相容的問題,然後就上網找還需要下載甚麼套件,做程式設計的工作到新公司就會需要重新安裝軟體,就有碰過各種軟體上的問題,軟體的問題真的太多了,比硬體問題要複雜多了。
不過也還好現在都可以google了,遇到問題其實只要google就好了,善用google大部分的軟體問題也就都能解決了。
波羅、希夏普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(0) 人氣( )